前言
汽车作为国内第二大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的大时代,智能化、互联网的浪潮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汽车的内涵与外延,为汽车的研发制造、应用维护和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汽车行业正从传统燃油车时代向智能电动时代转型,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出行的主流产品形态。
根据我国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对智能汽车的定义,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并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等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
智能汽车具有自动驾驶功能,能够进行网络交互的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并搭载智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应用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国家各部委持续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持续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动驾驶落地应用。
同样,各地开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地方立法,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实践。
汽车行业一直都是人才需求的重要阵地,特别是目前的智能汽车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实现数字化人才(包括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和数字化技术人才)的转型,让人才真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战,成为人力资源组织变革的重要课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智能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市场现状和薪酬的洞察,简单分析一些热门岗位以及相关薪酬数据,希望给企业人才招聘与用工管理提供参考,帮助汽车企业管理者赢得汽车行业人才之战。
图|豆瓣@是老梵啊
一 行业基本情况
智能汽车发端于1956年的通用汽车的Firebird,经过二十世纪70-90年代的基于人工智能和摄像头传感器进行自动驾驶原车型初步研究,到2005年斯坦福大学采用激光雷达实现了无人车Stanley横穿沙漠,再到2010时代谷歌的第三代无人车Firefly上路测试,到特斯拉的横空出世,再到中国智能汽车创业公司遍地开花,智能汽车发展日新月异。
汽车已经朝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四化的方向前进发展,直接深刻地影响到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具体如下图:
其中智能汽车与汽车电子密切相关,汽车电子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模块、执行器、线束以及开关和指示/显示设备等部件,其中与智能汽车有较大关联的为传感器、电子控制模块、执行器以及线束。具体示意图如下:
而自动驾驶系统是智能汽车的核心,由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构成,具体如下图:
1.1 产业图谱
智能汽车的产业链涉及汽车制造、芯片研发、终端设备、测试验证、通信运营商、高精度地图定位服务商等多个行业。
智能汽车产业包括上游的半导体芯片及元器件供应商、中游的汽车电子系统开发厂商和下游的整车厂商,具体如下图:
1.2 产业规模
2022年我国汽车销售量为2726万辆,其中智能汽车销售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规模为3403亿元,预计到2026年为8000亿元。
1.3 国内代表企业
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基本被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市场地位较弱。
上游的通信芯片厂商有华为、大唐电信、中兴通讯、东软、千方科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网约车平台、思维图新、高德地图等。
中游汽车设备厂商主要有以国内动力电池为代表的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LG新能源和瑞浦兰均等。
下游厂商包括传统的汽车整车制造大厂以及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汽车等汽车造车新势力。
1.4 发展趋势
截至2022年底,我国智能汽车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智能汽车销量稳中向好并保持增长势头。
第二,我国整车企业加速海外扩张,采取人才、技术、商业模式和制造等出海模式,从出口贸易转变为本地经营。
第三,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崛起,正走向高端化。
第四,正朝着软件定义汽车方向发展,开放和融合商业模式、竞争力、研发、人才等各种生态并引领智能网联化方向发展。
第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管理越来越严。
第六,传统的供应链由原来的线性向网状立体生态进行变革重构,行业加大供应链韧性提升。
第七,以人为中心,重视用户运营与数字化体验。
图|豆瓣@是老梵啊
二 人才市场画像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所需人才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头部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数字化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是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最大,算法职位和岗位占比高达45%。
三是技术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3%,学历要求相对较高。
四是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车辆工程、电子通信、机械类及自动化类专业为热门专业。
2.1 人才需求
2022年虽受宏观经济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智能汽车人才需求仍是非常旺盛。
根据脉脉数据发布,2022年发布的相关职位量同比增长近2倍。
人才需求排名前十的岗位分别是:
感知算法专家、AI平台-技术专家(高精地图方向)、深度学习/引擎框架研发工程师、AI系统开发专家(训练框架优化方向)、AI系统开发专家(分布式存储方向)、前端开发工程师/Leader、传感器算法工程师、数据算法工程师、量产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化负责人、资深JAVA研发工程师。
2.2 人才分布
汽车产业主要集聚在北京天津的京津冀集群、上海的长三角集群、广州深圳的华南集群、武汉的华中集群、重庆成都的西南集群和长春沈阳的东北集群,
因此,上述地区同样也是智能汽车人才的集聚地,上海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人才,北京主要是自动驾驶人才,广州主要是智能制造人才,武汉主要是零部件人才和长春主要是机械制造人才。
因此,智能汽车人才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重庆、苏州、广州、宁波、深圳、保定、武汉和杭州等城市。
主要以男性人才为主,工作年限一般在2-10年,其中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人才最受欢迎。
2.3 热招岗位
目前智能汽车企业等热招岗位主要分布于三电、智能网联、出海、营销运营和设计等五类岗位,如电池工程师、电机工程师、电控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架构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安全工程师、项目管理岗、出海软件开发岗、市场营销岗、用户运营岗、用户增长岗、用户关系策略岗、外观设计师、内饰设计师和零件设计师等。
2.4 人才缺口
目前比较紧缺的岗位包括电控工程师、汽车电子/电气工程师、智能网联工程师、电机工程师、电池工程师、汽车底盘工程师、汽车CAE/CFD工程师、汽车热管理工程师、汽车动力系统工程师和车身工程师等。
2.5 人才来源
企业端主要来源于传统整车制造厂如一汽、大众、奥迪等,还有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比亚迪、吉利、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如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美团、京东、快手等互联网科技大厂。
行业端主要来源于纯互联网、智能硬件、芯片和半导体、新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服务、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2.6发展趋势
2023年,可以预见的是,因我国不同区域而导致智能汽车人才供需矛盾较大,产业发展与人才配置衔接不紧。
高学历、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供需差距不断加大。
具体表现如下方面:
需求端方面
一是整车制造是智能汽车人才需求的主要环节,核心零部件人才需求持续缩小。
二是大型企业人才需求涨幅显著,学历要求持续提高,学历不断加码,更加青睐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东部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最旺盛。
供给端方面
一是整车制造人才供给旺盛,核心零部件人才下滑显著。
二是从业者年龄逐渐升高,中西部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图|豆瓣@是老梵啊
三 薪酬报告
3.1 重要职位平均月薪及薪酬涨幅
3.2 热门职位薪酬
3.2.1 智能网联类职位薪酬
3.2.2 三电类职位薪酬
备注:
1.月薪或年薪,月薪是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等以现金形式支付的月度劳动报酬,年薪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年度劳动报酬。
2.上述职位的月薪或年薪都按人才所需的2-8年及以上的工作年限进行统计;
3. 上述职位所需的教育背景一般为本科以及以上,为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电子通信、工业自动化、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甚至是上述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图|豆瓣@是老梵啊
编辑|永利集团304浏览器小编
上一篇:精确推荐候选人的要点|猎头实务